1、今天乃至8月份市場走勢呈現怎樣的特點?
8月上旬成長、小票行情極致演繹一度帶動市場反彈。而8月中下旬以來,成長板塊出現調整,市場風格開始在周期、消費、金融地產間輪動。8月31日,市場再次遭遇調整,結構上成長賽道板塊領跌,而消費、金融逆勢上行。
這樣市場風格變化的背后,一方面是4月底以來成長板塊超額收益已然顯著,另一方面是,美債利率再次上行引發外資流出,疊加中報披露期,共同導致市場風險偏好收縮。此外,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呵護不斷加碼,包括鄭州擬設立100億地產紓困基金,8月15日央行超預期MLF降息,8月22日LPR降息,8月24日國常會萬億***等,也加速市場博弈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板塊,以及前期調整顯著的消費。
2、目前市場最關注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如前所述,當前市場風格變化基于賽道股漲幅+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市場風險偏好收斂+國內“穩增長”下經濟企穩預期,因此市場最關注的影響因素也落在這些方向,即:
1)美聯儲后續貨幣政策態度,以及其衍生外資流出問題。
從目前來看,8月26日JacksonHole會議上聯儲主席鮑威爾再次堅定了抗擊通脹的決心,并承認經濟一定程度上需要為抗通脹讓步,加速修正市場此前過度樂觀的預期,也帶動近期美股美債波動。后續進一步的政策信號,需要關注9月2日的非農數據、9月13日的美國CPI數據,以及9月21日的FOMC會議。
2)國內經濟能否如期企穩。7月國內經濟遭遇疫情沖擊,8月又受到極端天氣導致的電力供應緊張拖累。從當前來看,8月24日、31日連續兩次國常會聚焦部署穩經濟措施,后續需重點關注政策效果。此外,包括局部疫情發展形勢、地產問題能否得到改善等也仍需觀察。
3、您認為9月及四季度A股可能的走勢和特點將是什么?熱點是否已經開始從成長向低估值板塊切換?
整體來看,當前市場格局較為類似去年底今年初,同樣是成長賽道由于交易擁擠而出現調整,同樣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同樣是“穩增長”、“穩地產”預期,共同帶動市場風格向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和跌多了的消費偏轉。不同之處在于:
1)盡管近期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升溫,但邊際變化沒有前一輪那么大(當時市場預期美聯儲今年至多加息2次),同時美國通脹也開始見頂,美債利率上行空間不大,對市場、尤其是成長股的沖擊也將相對有限。
2)國內經濟復蘇乏力是當前市場一致預期,7月社融顯著低于預期,8月PMI指數49.4繼續落在收縮區間。而去年底今年初時,由于財政前置以及1月的6萬億社融,穩增長一度成為市場一致預期方向。
3)至少從目前來看,市場也不存在類似俄烏沖突、中美中概股監管沖突等風險事件。
因此,往后看9月乃至四季度市場不必過度悲觀,大概率仍將以震蕩為主。風格上則繼續收斂、走向均衡,消費、金融地產有望階段性修復。但在國內經濟復蘇乏力、貨幣維持寬松卻又不會“大水漫灌”的宏觀環境下,市場風格也很難出現系統性的切換。
4、電氣設備新能源等景氣行業的調整會呈現什么特點?投資者是否需要回避?
前面已經提到,近期新能源等景氣行業的調整,主要是因為交易擁擠遭遇美債利率上行抑制成長股估值、市場風險偏好回落以及“穩增長”預期升溫導致部分資金分流。因此,在以上因素出現變化前,短期內新能源等成長行業或仍將震蕩調整。但中期內,市場風格不會系統性切換,新能源等成長行業憑借景氣優勢仍將是市場核心風格。也因此,面對短期調整,投資者不必過度恐慌,而應立足長期、以長打短,趁著調整布局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成長方向中估值調整到位、且景氣長期向好的優質資產。
5、低估值板塊有沒有參與的價值?
整體來看,近期低估值板塊修復,有國內“穩增長”政策呵護力度加碼的支撐,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資金存量博弈的結果。且往后看,在國內經濟復蘇乏力、貨幣維持寬松卻又不會“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大概率較難形成趨勢性的機會。因此,對于自身操作能力有信心的投資者,可以嘗試去參與。而對于更多的投資者,還是建議立足長期、立足基本面去優選。
6、在近一階段的投資中,投資者要注意什么?
短期內,盡管市場從成長、小票占據絕對優勢的風格轉向均衡,但行業、風格輪動快的市場狀況仍未改變,市場有機會但難以把握。因此可以考慮減少對單一風格的風險暴露。
從中長期維度看,多數行業估值仍處于底部,而即便是漲的較多的熱門賽道,也都只是底部的頂部。因此,對于市場階段性的波動不必過度悲觀,而應立足長期、順應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關注以新能源、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生物醫藥、軍工等為代表的科技科創中的優質方向和標的。
風險提示: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意見,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