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微信讀書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已有的熟人關系,而微信讀書小圈子的上線是否能夠拓開讀書社區的一角,讓微信讀書從工具向社區進發?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微信讀書小圈子的上線及運營現狀做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
微信讀書上個月低調上線微信讀書小圈子,通過“書”為圈子聚集地,吸引書友互動。官方稱“微信讀書圈子是以特定書籍為中心的讀者興趣圈”。小圈子能不能讓你更好地讀書?
微信讀書的slogan是“讓閱讀不再孤獨”,定位在社交閱讀。通過微信的好友關系鏈,將非好友的點評作為連接點,打開了讀書社交的口子。
剛上線的小圈子功能,能否帶來更***的社交關系和更活躍的互動氛圍?
目前微信讀書圈子的建圈入口沒有***,除了有少量幾個官方運營的***式討論圈例如“萬能互助圈”“今天你讀書了嗎”和“有被一句話驚艷到”等,其他的圈子都是以書為主題。
這些書圈90%以上是全網自帶IP和大流量的書,例如全網火熱的《三體》《明朝那些事兒》,以及男頻排行榜靠前的例如《萬古大帝》等熱度小說;或是微信讀書主動推薦,閱讀量非常高的的熱門書籍例如《認知覺醒》等。
一、微信讀書:基于強關系的增長微信讀書以往的增長運營方案都是基于熟人強關系鏈形成的增長。
例如微信讀書從16年就開始的“贈一得一”的增長活動,以及我經常會去看的閱讀時長排行榜,以及后續的組團領書、分享領讀書時長等,這些都是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交關系鏈的的分享增長方案。
微信熟人關系的紅利基礎以及微信讀書團隊成熟的運營能力讓微信讀書增長非常亮眼。
在以往數據統計微信讀書也得出過結論:用戶向小圈子書友推薦圖書的意愿和數量,要遠遠超過向泛朋友圈的推薦。讀書,對緊密關系小圈子的需求性更強。
微信讀書已經有熟人關系鏈的互動機制,小圈子能否將關系鏈放大?
二、小圈子撕開的社區:讀書需要濃烈的氛圍回頭看全網成熟的社區產品,小紅書從跨境電商推薦好貨起家,知乎通過大V精彩問答互動啟動,微博是文娛類主流,誕生了廣大的流量IP和熱搜內容,都在用特殊的濃烈方式填補著大眾情緒出口。
每種社區有濃烈的氛圍。
氛圍運營是垂直用戶群體運營的***之一。
全網最大的讀書社區豆瓣讀書里,最大的讀書小組有45萬人,這里緊緊圍繞著一批重度閱讀者、真誠的書評、沒有營銷的評分、豐富的系列書單,還有通過鄰友讀書列表找到其他關注的書等等,將豆瓣讀書塑造成一個“閱讀者的平行時空”,既可以安靜地看書,也可以查看優質書評,既能相互溝通討論書里的內容,又能找到更多的好書,等等。
書單功能,好友在看功能等微信讀書已經具備,但讀書氛圍,微信讀書還不夠濃。
小圈子,或許能增強用戶的互動和交流,用戶基于內容交流,社群才會更活躍。優質內容越多,社區則越活躍。
讀書有天然的內容基礎和話題基礎。但是內容太多容易被淹沒,互動性變差,“小圈子”的方式天然存在分類機制,讓讀者自然分類,方便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流。
三、從工具到社區,不同視角的需求滿足社交關系放大,除了普通閱讀者、深度閱讀者,還有從業者。
豆瓣讀書社區除了是閱讀者的分享交流之地,也是很多出版機構的主陣地,很多編輯都是粉絲頗多的豆瓣紅人。通過豆瓣讀書可以做出版圖書的推廣和營銷;如果微信讀書后續要做閱讀平臺,邀約更多的優質作者和從業者,是必要的流程,才能建立更長的商業路徑(豆瓣讀書分拆出來做豆瓣閱讀,商業路徑更完整)。
小圈子的圈主多數都在招募狀態,用戶可以直接申請,未來可以以讀書圈子——圈主運營的形式來推廣圖書,或許這種形態為圖書的運營推廣提供了一種不錯的方式。
四、從產品功能看:佛系的運營,中規中矩的入口信息流機制是社區內容運營的基礎。
從信息流看,圈子的信息流通過時間、評論、點贊數量的權重做了排序,并沒有其他更復雜或者特殊的分配和推薦機制,也并未看到特別重的運營痕跡。目前看圈子的內容和圈子主題匹配度并不高,深度的點評內容不多,互動氛圍還沒有形成。
在整個產品設計上,小圈子的入口并未做非常強的運營引導。在發現——朋友的想法下,提供了小圈子的入口,加入的圈子有更新時會有小圈子入口的紅點提醒,整個提醒機制并不強。
進入圈子入口:
發現——小圈子:中規中距,沒有強烈的推薦入口。朋友的想法,即朋友發布的想法列表內,若發布的想法內容同步到了圈子則展示對應圈子入口;圖書介紹頁面:點擊進入圖書詳情,底部浮層展示了圈子的入口;這在用戶選書找書時,可做閱讀轉化提供輔助;發布輸出入口:
劃線寫想法時,若是已經加入了此書的圈子,則可以選擇同步到圈子;若未有加入圈子,則發布的入口目前僅有圈子頁面進行發布,并且發布時必須加入到此圈內。這里其實路徑是斷的,但是官方沒有做強引導。
整體看,微信讀書小圈子的內容質量和匹配度并未成熟,官方也未發布強有力的運營手段。
另外,微信讀書小圈子是在微信圈子停止運營后不久上線的,不確定兩個事件是否有關系,但是能感受到,微信對社區的追逐一直沒有停止。
微信讀書,基于熟人關系互動的讀書工具,還未體現出濃烈的讀書社區氛圍,是否可以通過小圈子來撕開社區的入口?
推薦徐志斌老師的《小群效應》,關于社群運營案例和干貨總結,值得好好讀一讀。
#專欄作家#邊亞南,微信公眾號:邊亞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華秉科技產品合伙人,IT東方會副秘書長,北京理工研究生,《數字突圍》第二作者。專注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方案設計和私域流量運營體系搭建,擅長為企業提供全鏈路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以及私域流量運營方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