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字是現代漢語常用多音字,在《說文解字》中,它是“行”部的部首漢字。今天我們就只講這一個漢字,先放在開頭說說“道行”的讀音,道行一詞中的“行”應讀作héng,是最易讀錯的漢字用法之一,今天的字字形雖簡單,但內容卻非常,請注意掌握。
行。讀音有五個,依照讀音不同,其意義也不同,《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許慎認為“行”字是會意字,即從彳,從亍,左腳邁一步,右腳邁一步,本義是行走??醋中伟l展:
(“行”字的字形發展)
“行”字從商代直到漢代,不管是甲骨文、金文還是簡帛書、隸書,其字形變化不大。那么,這個字形意義是什么呢?真的像許慎說的那樣是“從彳、從亍”,表示行走嗎?
很有爭議。
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中說:“行象四達之衢,人之所行也?!鄙坛徐裨凇兑笮嫖淖诸惥帯分姓f:“古從行之字,或省其右作彳,或省其左作亍。許君誤認為二字者,蓋由字形傳寫失其初狀使然矣?!焙茱@然,近現代專家們認為,“行”是象形字,像道路的樣子,本義就是道路,具體就像十字路口的樣子。如圖:
(道路就像“行”字)
我們認為專家們從甲骨文得出的考釋結果相對可信,只是“行”字原來的字形橫平豎直,四個角均為直角,后來橫豎均彎曲傾斜,上邊兩角變大,下邊兩角變小。其實就是今天的“行”。但這并沒有到底,因為在古文獻中有大量表示“行走”的用法,顯然,它是個一字多義的字。
其一:許慎認為本義是“行走”;其二:專家們認為本義是“道路”。
但一定要注意,這兩個本義,讀音并不相同,且作名詞用的“道路”意義在前,更可以說是“本義”
本義讀音之外,“行”字還有三個專用讀音,也就是說,加起來一共五個讀音,并不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兩個讀音,讀音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一樣。顯然:“行”在古文獻中是兼類詞,讀音因詞類的不同而不同。分別詳說如下:
(一)háng。這是它的“道路”本義的讀音。讀這個音時,“行”是名詞。《爾雅·釋宮》:“行,道也?!北热纭对姟め亠L·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薄睹珎鳌罚骸拔⑿?,墻下徑也?!蔽⑿?,就是墻邊的小路。姑娘手提著深竹筐,沿著墻邊的小路在(采桑)。你看,在這里,只有讀這個音,它才在韻上。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
又比如《左傳·襄公九年》:“魏絳斬行栗”。杜預注稱:“行栗,表道樹?!币馑季褪俏航{砍伐路邊的栗樹。
這個讀音下,“行”字除了本義之外,又引申出來了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行列。比如《詩·大雅·常武》:“王謂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标懙旅麽屛恼f:“行,列也?!标愋校褪橇嘘牎M趿钜潦蟼飨略拋恚呙莞溉嗡抉R:“士卒左右列好隊,領受訓戒。”
(左右陳行,戒我師旅)
(2)輩;班輩。比如《禮記·祭統》:“夫祭之道,孫為王父尸。所使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编嵭⒄f:“子行,猶子列也?!奔漓胫幸幎?,由孫子輩的人充當祖父的“尸”,那個充當“尸”的人,對于祭祀者來講是兒子輩,而作為父輩的祭者倒要面朝北去侍奉尸,這就是為了讓人明白兒子應當如何侍奉父親,明白這就是父子之間的關系?!抖Y記》里記載了很多古代祭祀的儀式,充“尸”受祭比較有代表性。
(3)古代軍制,二十五人為行。比如《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杜預注稱:“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行。行,亦卒之行列?!编嵡f公讓一百名士兵拿出一頭公豬,二十五人拿出一條狗和一只雞,(來詛咒射死穎考叔的兇手)。
(4)行伍;行陣。《廣韻·唐韻》:“行,伍也?!北热纭蹲髠鳌は骞辍罚骸皶x侯之弟揚干亂行于曲梁?!倍蓬A注稱:“行,陣次?!奔矗簳x悼公的弟弟揚干在曲梁擾亂軍隊的行列。
(5)買賣交易的營業處。比如商行,拍賣行,糧行。比如《儒林外史》:“金有余擇個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來到省城雜貨行里住下?!?/p>
(舊時的雜貨行)
(6)行業。比如三十六行;同行;內行;外行;隔行如隔山。
(7)給示處所。用在人稱的后面,猶言“這里”、“那里”。比如周邦彥《風流子》:“最苦夢魂,今霄不到伊行?!?/p>
(8)名詞之外,也用作助詞。用在名詞或代詞之后表示復數。相當于“們”、“等”。比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唐太守一時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為意,豈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開心,陡然疑變?!弊⒁?,在這里的姊妹行和兄弟行,不是行走的行。
(9)量詞。用于成行的東西。比如《呂氏春秋·行論》:“燕王聞之,泣數行而下。”
其實以上這些意義,都從道路的本義引申而來,從道路義引申出行列義,從行列義引申出排行、行業等意義。
(二)xí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就是許慎說的行走之義的讀音。其實,這個意義也由道路引申而出?!夺屆め屪巳荨罚骸皟勺氵M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本褪桥e足前行。比如《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獨自行走冷清清,難道沒人同路行?又比如白居易《長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庇玫囊彩切凶叩囊饬x,讀音也是xíng。在這個意義里,“行”多用作動詞或與行動相關的名詞。
(行走)
在這個本義之外,讀xíng的用法還有很多,畢竟在現代漢語,這個讀音更常用,也舉常用的說說:
(1)規律;道理。《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稱:“陽氣絕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也。”
(2)經過;經歷。比如《國語·晉語四》:“文公問元帥于趙衰,對曰:‘卻縠(hú)可,行年五十矣?!表f昭注:“行,歷也?!睍x文公向趙衰問元帥的人選,趙衰回答說:“卻縠可以,他今年已經五十歲了?!毙心甓嗌伲褪墙洑v了多少年,即多少歲。
(3)離開。《廣韻·庚韻》:“行,去也?!薄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皩m之奇以其族行?!睂m之奇帶領族人離開。又比如李白的《贈王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毙?,也是離開的意思。另外,還可以指還,返回。比如《呂氏春秋·行論》:“使者行至齊?!备哒T注說:“行,還也。”使者返回了齊。
(《贈汪倫》雕像)
(4)出動;出行。比如《左傳·僖公五年》:“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边@還是宮之奇的話,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是這一次,晉國不必再次出兵了(即晉國不必再次出兵了)。一般臘祭在十二月舉行,實際上,這次沒有過完十二月,虞國就為晉所滅。
(5)出嫁。比如《詩·鄘風·蝃蝀(dìdōng)》:“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迸右黾?,遠離父母和弟兄。
(6)行裝。《漢書·曹參傳》:“蕭何薨,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鳖亷煿抛⒎Q:“治行,謂修治行裝也?!蔽覀冎?,其實,很快,使者就來了,后來代替蕭何為相的,就是曹參。
(7)行程。最有名的例句是《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鼻Ю锏男谐?,也是從腳下開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運行;流動。比如《論語·陽貨》:“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眲氶墩撜Z正義》:“行者,謂春夏秋冬四時相運行也?!奔此募具\行,萬物生長。
(9)流通;流行。比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闭f話沒有文采,就不能流行到遠方。
(10)做,從事。比如:行醫;行善;身體力行。《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倍嘧霾缓锨槔淼氖?,必然自己垮臺(滅亡)。
(11)用,施行。比如《論語·衛靈公》:“行夏之時?!被寿墩撜Z義疏》:“謂用夏家時節以行事也。”就是施行夏代的節令。
(12)賞賜;授與。比如:論功行賞
(13)斟酒。比如《儀禮·大射》:“公又行一爵,若賓若長,唯公所酬?!爆F在我們在酒宴上還說行酒,就是這個用法。
(行酒)
(14)行為;德行?!吨芏Y·地官·師氏》:“敏德以為行本?!编嵭ⅲ骸暗滦?,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边@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德行的出處。
(15)古代通使之官。又叫“行人”。比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方惡,而使余往,是殺余也?!性唬骸佬幸?。’“杜預注:”言女世為行人?!边@段話很有意思:鄭國的伯有派公孫黑去楚國,公孫黑不肯去,說:“楚國和鄭國關系不好,互相憎恨,而派我去,這等于是要殺我啊?!辈姓f:“你家世代都是做外交的啊。”世代都是外交官,哈哈。
(16)古詩的一種體裁。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樂府》:“按樂府命題,名稱不一: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如古辭《孤兒行》、《飲馬長城窟行》?!爆F在我們說歌行體,其實,歌與行是有差別的,只是這種差別細微,在形式上也沒有嚴格的區別,所以有了“歌行”一體,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杰出的歌行體詩歌作品。
(17)向下簽發的公文或命令。如行文;行令。
(18)漢字的一種字體,即“行書”。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行書》載:“行書者,后漢穎川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比如,王羲之的行書《蘭亭集序》就是行書的典范:
(《蘭亭集序》局部)
(19)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比如《詩·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兇,不用其行?!本褪侨赵嘛@示災難的征兆,不再遵循平常的軌道運行。
(20)可以。比如行不行。茅盾《子夜》七:“嚇一下就行么?說得太容易呀!”
(21)用作副詞。用法有兩種:其一,表示將要發生,相當于“且”、“將”。比如《詩·魏風·十畝之間》:“行與子還兮?!本褪牵呵遥ɑ驅ⅲ┡c你一道回家轉。其二,表示動作、行為或事情的承接,相當于“即”、“就”。比如張籍有詩《少年行》:“遙聞虜到平陵下,不待詔書行上馬?!奔从么艘饬x。
此外,這個讀音之下,“行”還可以作圍棋術語、佛教術語,不再細說。
(三)xìng。這個讀音出自《廣韻》,三個用法:
(1)事?!抖Y記·坊記》:“民猶貴祿而賤行?!编嵭⒎Q:“行,猶事也。言務得其祿,不務其事?!蹦敲矗突旧辖咏耙娎x”。
(2)行跡。《廣雅·釋詁三》:“行,跡也。”《玉篇·行部》:“行,行跡也?!北热纾骸抖Y記·樂記》:“聞其謚知其行也?!编嵭ⅲ骸爸u者,行之跡也?!?/p>
(3)還可以用作姓氏?!稄V韻》有載。用作姓氏時,不能讀錯了音。
(四)hàng。讀音出自《集韻》。用于專用詞“行行”:剛強貌。《集韻·宕韻》:“行,行行,剛強貌?!北热纭墩撜Z·先進》里:“子路,行行如也,”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曰:“行行,剛強之貌?!敝缸勇穭倧娪⑽洹?船F在的畫像,子路也是最英武剛強的那個。
(孔子的一眾學生畫像)
(五)héng。這個讀音用法最為特別,也是現代漢語里經常用到的一個詞“道行”。也就是說,這個音是專為“道行”而設。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濼陽續錄四》:“然里之男婦,無不曰三師父道行清高?!痹诂F代漢語詞典里,仍然標注為此音,但我們相信,隨著大眾不約而同的錯讀,這個讀音早晚會被國家語委廢除,畢竟這樣的例子很多,語言還是要民眾來用的,約定俗成很正常,但現在我們知道了讀音,就盡量不要讀錯吧。
(道行高深的高士)
“行”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行”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07,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