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在大街上,你會見到很多售賣手機的門市,但是,有些門市會懸掛“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或者“中國電信”等字樣的門頭,有的大手機店,甚至會懸掛兩個以上的標識,這是為何?為何個體門店能懸掛帶運營商標識的門頭?是不是任何個人都能申請這種模式呢?
我們先來看下運營商對外銷售的幾種渠道。
第一種是自有渠道,也就是說完全受運營商自己管理的幾種渠道。比方說:運營商自有的營業廳,里面的營業員都是運營商自己的員工。
再有一種就是社會渠道,也就是文章開頭中提到的那種情況,這是一種合作關系,運營商與社會上的手機門店等進行合作,負責對這些門店的員工進行培訓、布置宣傳資料等,為其開通專門的營業工號(權限要小一些,確保風險可控),然后,根據這些社會渠道發展的業務量,由運營商為其支付傭金。
滿足什么條件才能申請社會合作渠道呢?
目前的三大運營商,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看看你是否符合合作的條件。一般情況下,需要是和手機業務相關的門店,有正規的營業執照,在獲得運營商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后,繳納一定數額的押金,即可辦理合作。然后運營商會對你的店員進行培訓,為你配備開手機號卡和寬帶所需要的***識別、攝像頭等設備,然后為你開通一個社會渠道專用的工號。這時,你就可以發展相關的業務了,你可以和運營商的營業廳一樣,為用戶開通手機號、開通寬帶等,不過為了風險可控,社會渠道的工號一般不具備過戶、變更用戶資料等操作。
一般情況下,一個門店只允許和一個運營商合作,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大的手機賣場,可以在賣場內劃分出聯通專柜、移動專柜、電信專柜等。在實際操作起來,運營商為了發展業務的需要,一般都會允許一個門店申請多個合作渠道。
代理商的社會渠道能賺錢嗎?
對于這個問題,和時機有關、和運營商的政策有關。如果這段時間,運營商出臺一個好的政策,比較精明的渠道老板,就會抓緊時機推銷業務,然后賺取高額的傭金。同時,三大運營商對社會合作渠道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聯通、電信的社會合作渠道主要靠發展新業務獲得傭金;移動的社會合作渠道主要靠對老用戶的維系來獲取傭金。
現如今,運營商對社會渠道的態度是什么?
毫無疑問,運營商發展社會渠道的目的,是為了多發展自己的用戶。而社會渠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說白了,二者之間只是簡單的合作關系。當然,運營商為了確保業務的合規性,需要定期對社會渠道進行督導檢查。但是,對于某些運營商的分公司,把這種關系搞的有些模糊,比方說,強行給社會渠道分派任務等,管理過于嚴苛,有些像管理自己的員工。最起碼的,運營商應該以引導和鼓勵為主,比方說,發展多少業務量,給予多少獎勵等,而不是分攤任務。說白了,這些社會渠道的老板,并不是一個收入渠道,如果你對它管理過于嚴格,肯定會產生逆反心理,最終消極對待。
以上就是運營商和代理商的關系。當然,隨著電信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代理商也過了那個“閉著眼就能賺錢”的時代了,真想要靠社會渠道賺錢,真的需要門店老板有超前的眼界和過人的手段。現如今,大部分社會渠道只是把與運營商的合作作為一個來錢的副業而已了。